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1.93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金融存量数据变化不宜以同比多增方式来衡量,这一观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同。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
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不断加强和改进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持续开展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整治,聚焦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严肃惩处违法违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力遏制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乱象。截至目前,金融监管总局累计向社会公开五批次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起到了加大惩戒力度、严肃市场纪律、强化社会约束的良好效果。
建设银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相关要求,按照人民银行工作部署,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迅速行动,全面推进,加快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打通支付堵点。截至目前,全行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开展的一系列支付优化举措初见成效,在外卡受理环境建设、现金服务、适老化改造、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展现出了建行“加速度”。
6月11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称其母亲在吉林银行长春遵义路支行取款不到10万元时,被告知需要派出所同意才能办理。此举引发了公众对银行保护措施的质疑和讨论。
截至2024年4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率先突破4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约1.8万亿元,均处于市场领先。
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调研推广前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经验,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进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储蓄规模的不断增长,银行存款市场迎来了一波天量增量的潮流。然而,这种存款增长的背后却带来了银行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巨大挑战,让银行感到头痛不已。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以系统协同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构建。
今年1月至5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局面。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显示,共有1257家法人及分支机构退出市场,而仅有927家机构新设立,净退出数量达330家。这一数字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2024年5月,中国央行未再增持黄金,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和猜测。在过去18个月里,央行一直持续增持黄金,但这一连串的举动在5月份戛然而止,甚至有迹象显示之前的增持力度也有所放缓。这种转变背后可能蕴含着怎样的逻辑与挑战呢?